日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公告,同意重庆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增加化学药品首次药品进口备案职能。由此,重庆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全国第四个、西部地区首个办理化学药品首次药品进口备案的口岸城市。
自公告发布之日起,重庆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可办理化学药品首次药品进口备案手续,重庆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负责化学药品首次药品进口备案的口岸检验工作。
事实上,很长时间以来,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的生物制品(如疫苗、血液筛查试剂等品种)、首次在中国境内销售的药品(简称“首次进口药品”)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药品,其到岸地必须为北京、上海和广州3个口岸城市的指定通关口岸,此举也意味着重庆拿到了该类医药制品的第四张通行证。
作为全市中欧班列建设和医药制品进口的推动者和主战场,国际物流枢纽园区立足铁路口岸和跨境通道优势,全国率先通过中欧班列成功实现药品进口,开辟了药品进口新的物流模式,结束我国西部地区无直接进口药品的历史。此后,园区进一步培育产业基础,不断引入贸易流通型医药关联企业形成产业集群。
而随着化学药品首次药品进口备案职能的靴子落地,园区已集齐一般药品(非首次进口)、首次进口药品、生物制品进口的资质,可以说已成为全国罕见的医药制品进口业务全牌照玩家。据市药监局的标准程序,对到岸地为重庆铁路口岸的首次进口化学药品,进口单位可登录“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网站,提交《药品进口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的相关报验资料电子版,包括:《进口药品注册证》或《医药产品注册证》复印件,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进口准许证》复印件;药品原产地证明、出厂检验报告书、购货合同及装箱单、提运单、货运发票复印件;药品说明书及包装、标签式样(原料药和制剂中间体除外)等。收到资料后,市药监局在线对报验申请进行受理、审查,核验进口药品合法身份证明性文件原件后向进口单位出具《进口药品通关单》,同时向海关传输相关数据,向重庆市食药检院发出《进口药品检验通知书》,当日办结备案手续。在进出口通关环节,口岸渝州海关凭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出具的《进口药品通关单》《进口准许证》等证件,办理进口药品的验放手续。进口单位可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申领相关证件,向海关申报进口无纸化报关单时填报证件编号,海关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过电子数据联网核查,加快通关验放效率。目前,企业可自主选择采取全国通关一体化、转关、口岸清关3种模式。而且,除铁路外,航空、水运、公路等运输方式进口药品均可在铁路口岸办理通关手续。重庆市食药检院在收到《进口药品检验通知书》后,将于2日内与进口单位联系,商定现场抽样时间并按要求进行抽样、检验,出具《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检验符合标准规定的即可上市销售。
从协助企业办理第一张药品进出口许可证,到成功申报第一个药品保税仓,从组织全国第一趟中欧班列测试运输,到考察学习、硬件升级、全国招商多措并举打牢产业生态的底子,这些年,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一直在内陆药品进口的锋线前沿疯狂试探,为重庆落实“首次进口药品和生物制品口岸”提供了大量的实践经验。
目前,在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医药物流产业体系已基本建成,除了医药制品进口的全能口岸外,园区还具备了三大核心配套:
一是全市第一个监外公用型医药保税仓库,专用于医药类商品的进口保税业务,为重庆市药品进出口业务的发展提供支撑;二是以社会资本为主、政府投资为辅,联合打造的重庆铁路口岸医药分拨基地,共计14.88万方,是目前重庆最为集中、体量最大、设备最先进的专用医药集散分拨基地,随着“朋友圈”不断扩大,目前约6万方专用仓储已投入运营。此外,通过市场化手段在重庆以外还构建了多级区域性物流节点;三是入驻企业具备第三方药品和第三方医疗器械物流资质,在医药物流运输体系中话语权突出。
药品进口业务全牌照的最终集齐,补齐了重庆医药流通的短板,下一步,园区将持续“打好开放牌”,按照“通道带物流,物流带贸易,贸易带产业”的发展思路,在优化医药物流运输体系的基础上,向产业链上下游发力,积极联动口岸各方申报跨境电商销售医药产品试点。针对生物医药产业的特点,从鼓励研发创新、推进重大项目、强化企业培育、聚焦产业人才、完善服务体系、推动市场开拓、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支持重庆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